期货怎么配资 “粤治·粤美‘村晚’迎新春”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总结会在广州召开
4月2日下午,由省文联、省志愿者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粤治·粤美‘村晚’迎新春”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总结会在广东文学艺术中心举行。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崔建军期货怎么配资,省志愿者联合会会长顾作义,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曾小敏出席并作总结讲话。省文明办、省文联及省各文艺家协会、省志愿者协会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媒体单位代表、专家代表、地市文联、“村晚”示范点代表、“村晚”支持单位代表共聚一堂,共商乡村文化振兴发展大计。
广东省“粤治·粤美‘村晚’迎新春”总结大会在广州召开。
自2024年12月活动启动以来,“粤美村晚”活动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元旦春节期间全省17地市开展的60场特色村晚活动,14 个“村晚”示范点涵盖了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充分展示了广府、潮汕、客家等岭南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受到群众的高度赞誉。每场活动的观众人数平均在900人以上,其中人气最旺的场次达到4000人,真正实现了“办一场村晚、兴一方文化、强一域治理”的综合效益。
活动期间广东省剧协、省音协、省舞协、省曲协、省杂协、省民协、省文志协等协会与14个示范点结对帮扶,线上线下培训基层文艺骨干、文艺志愿者900多人,动员近1000名文艺志愿者参与晚会演出,现场秩序维护、物资发放等工作,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2万小时。
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崔建军在会上讲话。
崔建军指出,首届“粤治·粤美村晚”按照点面结合的原则, 14个省级直接指导的“村晚示范点”和各地自主承办的各类村晚,在社会各界的倾心奉献下,取得丰厚的成果,得到各界的赞誉和肯定,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心理价值都得到充分体现。村晚坚持政治性、传承性、群众性、志愿性、专业性、协同性,以小切口营造乡村善治大抓手;以小舞台,打造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大平台;以小活动,塑造具有岭南文化标识的大品牌;以小场景,呈现乡土文化繁荣的大风景;以小流量,凝聚多方资源协同的大能量。同时,他还要求,要用习近平文化思想统领粤治粤美村晚方向,建立完善领导体制和机制,强化岭南村晚的品牌意识,不断擦亮村晚品牌。要提前做好新一年村晚的策划活动,持续创新村晚的合作形式,广泛运用社区合伙人等形式,推动社会参与聚合力,以专群结合激发群众参与主体性,让群众从文化消费者转变为文化生产者。
省志愿者联合会会长顾作义肯定了“粤美村晚”活动成果。
顾作义高度凝练了“粤美村晚”的活动特色,认为“粤美村晚”活动是一场凝聚中国魂、传递家乡情、展现岭南风,焕发乡土味的文化盛宴。他从三个方面总结了“粤美村晚”的实践经验:一是要打破边界,激活资源效能;二是多方联动,构建供职格局;三是先行先试,树立示范标杆。希望接下来能在培训乡土文化人才,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作品,提升“村晚”品牌价值内涵,凝聚乡村振兴群众合力,构建长效发展生态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
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曾小敏出席活动。
曾小敏表示,“粤美村晚”活动取得了顶天立地的活动效果,呈现了铺天盖地的活动盛况。同时,活动开创了文艺助力“百千万”的新方式,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丰富了全省文艺志愿服务新形势,推动“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培训引导与自我提升相贯通,让文艺之花在基层群众中绚烂绽放。
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街党工委书记肖秀玲介绍三元里村“村晚”组织经验。
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六甲洞村村委书记邹瑞文作主题分享。
在经验分享环节,各示范点代表用鲜活案例,展现了以“粤美村晚”为切口,创新文化治理的智慧。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街党工委书记肖秀玲介绍了三元里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整合各方资源,联动辖区内央企国企,协同各村居及“百千万工程”帮扶单位共创“村晚”大舞台的实践经验。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六甲洞村村委书记邹瑞文则以“村民当主角 文化促振兴”为主题,讲述六甲洞村通过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社会助力,探索“村晚+”模式,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有益实践。
社光村党总支部书记陈金中在会上回顾“村晚”盛况。
山厦社区党委书记陈俊超讲述了山厦社区“村晚”实践历程。
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社光村党总支部书记陈金中在会上分享了社光村以“党建+非遗+治理”模式创新基层治理的工作思路,通过党组织引领群众自办非遗文化村晚,以乡音展演、典型表彰激发共建意识,将治理成果转化为精神纽带,实现文化赋能与乡村发展共融。深圳市龙岗区山厦社区党委书记陈俊超讲述了山厦社区通过“党建+科技+共治”模式高效整合资源,引领多元主体共创非遗村晚、科技赋能智慧社区建设、统筹构建全龄服务生态,实现基层治理与产业经济协同发展,推动外来人口增长、集体经济收益提升,为“百千万工程”打造城乡融合治理新样板。
肇庆市文联二级调研员郑琼代表肇庆市文联发言。
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宋枭楠在会上分享相关经验与思考。
肇庆市文联与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亦作为文艺界代表上台分享。肇庆市文联以“群众主体+特色文化+文旅融合”模式,推动“粤美村晚”活动在德庆凤村镇、四会地豆镇、广宁罗锅村落地,通过搭建群众才艺舞台、深挖本土非遗民俗、联动乡村文旅资源,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促进文化传承与产业增收,服务超10万人次,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文化活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广东省曲艺家协会是本次“粤美村晚”活动的主力军之一,协会以“曲艺赋能+基层联动”模式助力“村晚”,通过深挖本土特色、下沉优质资源、激发群众参与,融合传统曲艺与现代形式,推动文化传承与治理协同,促进文旅经济互动,服务“百千万工程”,为乡村振兴注入艺术活力与文化动能。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戴胜利从专业理论角度分析“村晚”成功因素。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文宏给“村晚”发展带来有益建议。
会上,来自学界、媒体及从事社会工作的代表就“粤美村晚”相关议题进行交流发言。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戴胜利指出:“粤美村晚”活动作为文化共治的实验场域,通过创新内容生产、传播体系、长效机制和政策协同,推动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价值实现,促进了乡村文化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为构建大湾区文化共同体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文宏认为,“粤美村晚”活动通过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推动传统文化创新转化、实现行政赋能与情感治理协同共振,以文化治理撬动乡村内源式发展,为乡村善治的广东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并建议通过持续的资金支持、人才培育、经济转化和治理融合,让“村晚”效应持续发酵,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南方农村报社党委书记、主编严亮总结了“村晚”宣传成效。
广州阳光社会事务中心总干事金祺讲述社工组织在“村晚”中的作用。
广东省家纺家居行业协会发展部部长郭宏添表示将继续支持“粤美村晚”相关工作。
南方农村报社党委书记、主编严亮总结了“粤美村晚”活动的宣传成果,并提出通过三个“深度融合”续写村晚故事。广州阳光社会事务中心总干事金祺以槎龙社区“村晚”活动为例,围绕“优势主导型社区合伙人机制在社区治理中的实践”进行分享。广东省家纺家居行业协会发展部部长郭宏添就“广东家纺家居行业协会‘村晚’”实践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为题,分享了行业协会与乡土文化交流碰撞的深层思考。
大会对“粤治·粤美村晚”迎新春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在本次总结会上,主办单位对在“粤美村晚”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嘉许,为高州市分界镇储良村民委员会、中共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委员会等14个单位颁发了首届“村晚”优秀组织单位奖,三元里村经济合作社、翔顺集团等10个单位荣获优秀支持单位,音乐舞台剧《潮乡赞歌》、舞蹈《上春山》等14个节目获优秀表演节目奖,王晓宁、赵桂妹等14人获颁优秀志愿者荣誉。
未来,“粤美村晚”活动在组织的过程中将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打造“一村一品”文化品牌,并通过网络媒体、主流媒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还将建立常态化的基层文艺人才培训体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的文艺人才。此外,还将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争取政府在资金、场地、设备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健全省级文艺家协会结对帮扶长效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为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和专业支持。
附:“粤治·粤美‘村晚’迎新春”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表扬嘉许名单
一、优秀组织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高州市分界镇储良村民委员会
中共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委员会
白云区人民政府三元里街道办事处
翔顺控股集团地产事业部
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油岭村村民委员会
花都区炭步镇人民政府
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社光村民委员会
中山市沙溪镇人民政府
东莞市麻涌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普宁市燎原街道泥沟村民委员会
湛江市遂溪县黄略镇龙湾村民委员会
德庆县凤村镇人民政府
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六甲洞村委会
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山厦社区委员会
二、优秀支持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广东省家纺家居行业协会
广州市恒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三元里村经济联合社
翔顺集团
广东省工业气体行业协会
湘桥区潮州王伉文化研究会
华侨公益理事会
广东省食品流通协会
深圳市山厦股份合作公司
三、优秀表演节目(排名不分先后)
表演唱《好心籺》
歌曲《仙门城之歌》
街舞《粤潮乐舞》
原创合唱歌曲《向往》
原创舞蹈《瑶山炫梦》
粤曲小调《乡贤颂》
音乐舞台剧《潮乡赞歌》
传统武术《耀武中华》
舞蹈《上春山》
歌曲《我的故乡》
传统非遗表演《高桩醒狮》
集体舞蹈《天宫舞曲》
歌曲《我在茶乡等你来》
双人舞《心应胡璇》
四、优秀志愿者
王晓宁、赵桂妹、陈润东、刘国琰、唐买社妹妹、黄智云、陈金中、梁婉明、苏正甲、张大典、李荣仔、岑家宇、邹瑞文、林秀琼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嘉镓
摄影:南方农村报记者 吴秒衡
来源:南方农村报